Rss & SiteMap

赵堡太极网论坛 http://bbs.taiji.in

赵堡太极网论坛是使用量多、覆盖面广的免费太极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太极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学练要则

1楼
独行者 发表于:2006/4/14 15:19:53
作者:蓝晟 文章来源:少林与太极

  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却不能深入其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修养的效应,就不会体现出来,您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就会始终搁浅在道听途说的境界。
其实,独特、有太极拳韵味的太极拳,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薪火相传。其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与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杨式太极拳各种架式以及其他各家太极拳都不一样。这套老六路更多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太极拳的风貌,更多地保留了中华道统文化的内涵,更多地保留了让我们的思维感觉新鲜的内容,更多地保留了从各个方面滋养身心的信息。我们要继承发展太极拳,但是,对于这套太极拳来说,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继承。其实,如果我们能把这套太极拳完整地继承下来,则功莫大焉。如果这套太极拳失传了,再想找回来、继承下来,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套太极拳与我们认识的任何太极拳都不一样,更与我们后天养成的习惯不一样。这套太极拳是超越我们平时想象力范畴的一套太极拳。

  20世纪80年代,当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老师把自己早年跟杨健侯学练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讲述出来时,许多曾跟他学练十几年太极拳的徒弟都很吃惊,太极拳里边竟有这么多的内涵——云手里竟然包含着“三个开合”、揽雀尾里竟然蕴藏着“三捋”、单鞭里面竟然埋伏着“滚错折磨”四种内劲等等。武林界许多朋友建议,让他把这个老六路改为汪氏太极拳。汪老师说:“不能改,这本来就是人家老杨家的,当初学拳时我曾经答应过老杨家。这是不能随便往外传的!”

  自古以来,太极拳就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脉络是把太极拳当成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这条脉络在各派各系太极拳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在传授太极拳的过程中,太极内功不易被人们理解,而且,一旦被心怀不轨的人掌握了就会做坏事,基于此,大面积普及太极拳时,许多太极拳老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保留一些不传之秘。当年,杨式太极拳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是杨澄甫,在他广泛传授太极拳之前,其父杨健侯就告诫他只能传架子不能传内功心法。于是,由他定型的杨式太极拳就成为现在广为人知的太极拳,即国家体委编创的24式简化太极拳的蓝本。

  有人认为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架子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全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些人也不了解当年杨露蝉三下陈家沟学拳的艰辛历程------辛辛苦苦学来的“太极拳门里的”的内功哪能轻易向外传授呢?这就涉及太极拳另一条发展脉络:内功心法的传承体系。据笔者所知,这一传承体系是杨露蝉----杨健侯----杨澄甫----汪永泉----魏树人等。

  据一位曾与许多太极拳大家有过接触的朋友说:“汪是真正能把《太极拳论》中所要求的内容都表现出来的人。”

  据采访过许多太极拳名家的记者说:“魏树人老师所继承的太极拳,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拳。”

  是的,在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太极拳----自然、柔和、优美,以每个姿势练得是否舒适为检验标准;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点,具有极大的养生价值;揉手练习时,没有打人之心,要有扶人之心,如是才能将人弹到拙力所远不及的距离,同时被弹出者还感觉特别开心舒服;在开始运行、起止变化的过程中,以身形和神意气所引起的太极变化,不断去沟通天地阴阳,完美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涵盖太极术、太极功、太极道等不同层次的锻炼内容,让学练者始终觉得奥妙尢穷,乐趣无限----这个太极拳.就是杨健侯秘传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尊师,就是要尊重并理解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一脉的任何老师,要感谢他们在百余年的世事纷纭和历史沧桑中,痴心不改.默默探研,不管是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是在铲除“封建毒草”的年代,他们都以一生的时光来传承内功心法的真谛。重道,就是不要把这些内功心法当成一招一式的技巧和与人比高低的秘密武器,而是要把它当成值得用一生时光来追寻的人生之道、太极之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滋润身心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不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衡定的,而是沐浴中华道统文化之阳光雨露,让人的智慧和能力成为自由自觉活动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太极文化是自成体系、独辟蹊径的实践方略、人生哲学、科学殿堂。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其中内涵。我们一出生。就习惯了按照现代西方科学(局部的、逻辑的)的模式来改造人的先天本能,并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改造着中国先辈们千百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整体生命观、人生观等。这样一来二去,太极文化所强调的无极、太极、阴阳等内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思维中就会荡然无存。等有一天我们试图用心灵来感觉来理解中国的太极文化的时候,却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怀疑它的真实性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就是一些对太极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的学者、太极拳家,也不能深人地进入太极文化独特的语言符号和内核空间,甚至一生都在太极文化(太极拳)的门外徘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后天养成的思维习惯阻碍了我们接近太极文化的土壤。从西方传来的体育锻炼模式大都是从形体人手的,而中国的太极文化则主要是从内里人手的。古希腊早就有人说:“要想健康。跑步吧!”而中国的太极文化则强调“意在先,气催形”。跑步说的是形体锻炼的方式,而太极拳“意在先,气催形”则涵盖了神意气形各个方面。基于此,我们学太极拳老六路,一定要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明确学习目的。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是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那么,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呢?王宗岳在《太极拳经》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张三丰创太极拳的初衷是延年益寿----道家修道的主要目的是长生不老,能否达到姑且不论,但道家多高寿则是不争的事实。一般来说,现在学练太极拳的目的也应该落到此处,否则就违背了张三丰创太极拳的目的了。把太极拳作为与人一争长短的技击之术,确实有些糟蹋了太极拳。当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被人称为“杨无敌”,但他最让后人难以忘怀的,却不是打败了某些人,而是他让太极拳这种延年益寿之文化被世人所知晓,并进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持续百年的太极文化热。由于历史原因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少有人知,这也就为我们珍视它埋下了伏笔。有幸继承这种独特文化的内涵,我们身上就多了一分责任:自己在受益于它的时候,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也得到它的福泽------也许我们一下子不理解、不习惯于内功心法的要求,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内功心法的滋润下,一步步前进。也许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自己已深入其中很久了。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按照内功心法的要领来理解、来学练。内功心法是什么?内功心法就是人的神意气的集合体。我们一般人学练太极拳往往先学拳架套路,殊不知这样一旦养成了习惯,就离真正太极拳越来越远了。有人说,我先学架子再学内功。其实这是不了解内功心法乃精神、心灵、气质与意识上的一种修炼,如果拳架子形成了习惯,内功心法“意在先”就有了障碍.就会形成意识屏障,阻碍“意在先”作用的发挥。太极拳是阴阳拳,阳面的动作虽然很好学,但是,阴面的神意气却是太极拳能否真正改变自身的健康状况与提升功夫层次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神指的是精神、眼神,同时,还指意念的发轫点(佛家有明心见性之说,这个“性”其实就是自己能体察到意念的发轫点了。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常人可能很难理解,我在这是只是一种比附、一种形容);意念指的是自己的念头、想法,这个念头有正念和邪念(杂念)之分,在进行二十二式老六路的练习时,念头落在盲点、鹘星、胯圈等地方,则这个意念是正念,如果想其他的事情,如中午吃什么饭等就是邪念(杂念)了----练习太极拳就是要训练我们多正念,少杂念,进而没有杂念。气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一种无形无相的特殊物质,我们一般人感觉不到气的存在,但是,我们练习老六路(二十二式)可以比较快地感觉到气的存在。如果我们通过不问断的练习,使“气遍身躯”,则功夫就上身了。到了这个程度,疾病也就不会随意侵犯我们了,此时也就达到“全体透空”的境界了。当然,在具体的操练过程中,我们要只管意念不管气.气是在意念的引领下自己发挥作用的。神意气的修炼是最根本的,这也就是太极拳论等经典著述所说的“心为令”、“意为帅”、“气为旗”的内在含义。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训练内心的愉悦感。杨健侯与人揉手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汪永泉老师平时看起来很严肃,但是,他打起拳来或者与他人揉手的时候,面部表情则很随意且很自然;魏树人老师练拳时好像是用微笑催动着姿势,他与人一接手,心中一沉着,眉宇间仿佛透出泉水般的笑意,太极拳威力就立刻展现,让人跳到什么方向就跳到什么方向。为什么练太极拳要始终使自己高高兴兴的,原因就是人一高兴,气血就能更好地流通,就会减少忧愁烦恼。有些人只是一念之差,功夫就走样了。对于控制情绪问题有的人以为这不是练功夫,其实这是真正的练功夫,是练神意气通畅无阻的最好方法。在揉手实践中,如果我们特别严肃,使出的就是拙力,让别人很不舒服不说,自己也会有些不舒服;而一微笑,再那么意念一动,对方就有可能会轻飘飘(或出乎自己意料)跳出去。微笑是让内心世界和头脑灵明起来的诀窍。头脑灵明了,“阶及神明”之太极拳大境界才有可能来临。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控制的能力。练好太极拳的欲望在日常生活和练拳的过程中要强烈,不正常、不正确的想法则一定要抛弃。这是人生观问题。追求就是欲望,要控制自己,不让坏的想法产生出来,影响功夫的上进。过去,正式拜师学佛时,老师一般会提出三条戒律:“第一,从现在开始,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其他任何法师、居士的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不论是看佛经还是其他任何书籍,不经过我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学的,我通通不承认,从现在开始,跟着我从头学起。”第一不听是把你的耳朵给塞住了,第二不准看把眼睛给遮住了,第三个是要求你从零开始。道家也有戒律,如初真戒、十真戒、天仙大戒、无极大戒、智慧大戒等。守戒,其实就是给自己订很多条条框框,使自己不去违犯它,这样就把自控能力提高了。为什么要有戒律,戒律是为了使思想、行为正确,杂念减少,自身的神意气少消耗。如果想取得好的锻炼效果,就必须有所约束,有约束才能产生精神上的力量,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步。我们认为,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一定要:戒烟,少喝酒,不参与赌博、嫖娼、吸毒等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要坚持而不刻苦、舒服而不别扭、愉悦而不拘谨。许多太极拳老师都要求学习太极拳的人要刻苦练功,说只有苦练才能出真功夫。其实,这是以前老师考验徒弟的一个策略。刻苦练习拳架子,也许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炼,有些人确实能出功夫,但是,臻于大乘的却很少,有些人也闯出了很大的名气,但寿命却很短。为什么?因为神意气并不是只有练习太极拳的人才能练出来.别人不练拳就没有。神意气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先天素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构成部分--太极拳内功心法的训练是让人能运用神意气----就像外国人学使筷子,并不是筷子不存在,而是外国人不会用。太极拳之所以受到千百万中老年人的喜爱。就是因为其慢慢悠悠的感觉很适合养生。其实,太极拳就是要取得“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效果。为了练好太极拳内功心法,如果过多地强调刻苦练功,往往在练的过程中内心很难放松下来,而身心不放松,则神意气就会滞住,不容易把功夫练出来,身体健康的目的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提倡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几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但内心一定不要有自己正在刻苦练功的想法。练之前要重视.练的过程中要特别随意(姿势不刻板),特别放松(精神不紧张),特别愉悦(面带微笑、内心高兴),特别无所谓(不去分辨神意气形的对错)。总之,练的过程中是一种美的极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气血流通后的通体舒畅。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Chinesetaiji.Com沪ICP备05000840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