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赵堡太极网论坛 http://bbs.taiji.in

赵堡太极网论坛是使用量多、覆盖面广的免费太极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太极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情系太极(一):寻找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林评注

1楼
林泉宝 发表于:2010/9/16 15:58:25

林喆从小喜欢练拳,对于太极拳的技法尤为关注。但是他的心气太高,认为现在的太极拳近乎体操,大多没有实战作用,推手也只是娱乐性的,与以前的太极竞技有很大的区别。他在少年时曾参加过摔跤队,对摔跤训练的艰辛记忆犹新。几个固定的背摔动作,每天他都要练上几百遍,甚至更多。他认为摔跤是最实用的竞技比赛,如果武术能够赛过摔跤,才能算是真正的武术。
他小时候就曾问过我这方面的问题。说实在的,我也认为一般的太极拳推手是很难对付摔跤手,摔跤需要力量、占位、技巧和速度,缺一不可。抢占有利的位置很重要,这也是摔法的技巧之一,即使摔跤手与摔跤手之间,也必须各自抢占优势的方位。而对于其它武术,不懂得摔技的肯定会吃亏。但是说推手打不过摔跤,绝对不是必然的。要学好竞技比赛,必须兼练各种技法。太极拳推手也一样,它也要学习摔跤技法。因为摔跤几种经典摔法很有技巧。你不掌握这种技法,很难不被摔倒。所以当年老师希望我们与人交流,在相互比试中取长补短,积累经验,这样对实战更会有利。
太极拳虽然不太注重力量,它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我们的推手都是用的小力胜大力,其中的关键又是什么呢?会推手的人都知道,我们有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引进落空”,使对手的力量毫无用处,你所用进去的力量,结果落空了,也就是说白费劲了。其道理就在于走化。假如对手用右手向我左胸发出按劲,我即左胯左转,也就是向左转化,使对方的劲向我左侧落空。我随即用左手向左捋对方右手,如果对方用劲很大,那么跌的就越惨。这就是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其实更正确的应该说是顺手牵羊。你本来就是要往这个方向去的,我只是在你要去的方向加一把力,那就跌的更快更脆了。
其实摔跤的几种技法,在我们太极拳里都有的。金刚、倒卷肱、闪通背都是摔法,用的巧妙极可胜摔跤。摔跤的技法主要是夺占优势,利用优势和自己的身法把对方摔倒在地。这种技法要求非常熟练,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气呵成。太极拳虽然有点慢条斯理,其实动作非常灵敏,所谓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如果对方速度快了,我比你还要迅捷,你要让我走到死角,我迅即走内圈,也就是走近路超在对方前面,这就是太极拳的优先条件。
林喆在学摔跤期间经常与我探讨摔法,并做演练。他用摔跤技法,而我用太极拳技法。在这过程中你不能给对方占势,如果给对方占势,抢位得利了,自己也很难不被摔倒。就像擒拿一样,不能给拿死,也即是在将拿未拿死之前即要走化掉,我用的是太极拳的走化方法,使被动变为主动。本人在以前的太极论坛中,有一篇名曰《当今太极论武技》,其中也谈到太极拳的利与弊。一个练了三个月摔跤的人,竟然把一个练太极拳十余年的拳师摔倒,这确实令人产生疑团,太极拳推手有否实战作用?我认为关键就是听劲,不但手上要听,而且脚上也要听。听劲是懂劲的功夫,边听边化,而这个化劲是步法的运用,也是胜败的关键。拳经云:“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逼。”又曰:“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所以习拳不习步,就等于没有根基,没有根基就谈不上技击。若要与摔跤、散手技击,必须精熟步法,对于步法运用要了如指掌。
以前我们练拳是也要兼练步法,所谓九宫步、八卦步都是非常好的步法,尤其八卦掌的步法特别灵活,左右、前后随心所欲,变化极快,犹如鹞子穿林忽左忽右,迅疾瞬变,使对手琢磨不透。九要论讲的很清楚,交手之胜败尽在步法,所以步法精熟也是决定胜负之关键了。侯春秀老师非常讲究脚法,两手管着对方的两手,同时两脚一定要管着对方的脚,也就是用脚贴着对方脚,便于听劲,对方稍有风吹草动,我迅即变化用招,使对方无路可走。即便对方要后退,我即用脚勾着对方的退脚,使其欲退则跌,步步紧逼。所以我跟侯老师推手,进步也不好,退步也不能,如临深渊,进退维谷。这也许就像林喆说的:侯老师的太极拳是原始的,也是最好的。也许古人在技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他的每一招都是打人的招法。这种观点有它的独特之处。
林喆对侯老师的拳架情有独钟,他认为侯架势最原始的架子。这些我没有认真的调查过,但是我能感觉到,侯老师的东西是原汁原味的。他也经常和我说到:“老家带来的土特产。”他把拳技称作老家的土特产,而他的土产则是原汁原味的绿色产品。简单的说老师的东西大部保持原貌,东西非常纯正,就是没有任何包装的事物。这句话怎么说呢?我的感觉是老师打我什么招,我被发出去了,老师仍是拳架的动作,一点也没有变。其它老师往往打拳是打拳,推手的动作大多有改变,这叫活学活用,没有固定姿势。所以这一点侯老师有别他派,这里也不能说谁的好,谁的差,只是无意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点。林喆谈了自己许多的观点,感觉到他还是很有悟性,想当年我像他这样的年龄,我还紧跟着侯春秀、李宗有等老师。当时我非常痴迷太极拳,从中学了不少的东西。我的悟性也较常人来的敏捷。我倒不是说我比其他师兄弟强,我想可能当时年龄较他们大一些,大约比他们大十岁左右,所以理解力、悟性要好一些。这个年龄,应该说是最佳时期,练与悟同时精进。但林喆也有一个缺点,练拳没有连贯性。有时候练起来不要命,一练就是几小时,不练时则整月不练。我想应该保持一个连贯性,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太极拳需要长期揣摩,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真正的精进于道。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Chinesetaiji.Com沪ICP备05000840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