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赵堡太极网论坛 http://bbs.taiji.in

赵堡太极网论坛是使用量多、覆盖面广的免费太极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太极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不必争论的争论——就太极拳源流的几个常识问题与康戈武先生商榷(5~结束) / 江乔路

1楼
林泉宝 发表于:2007/11/19 21:36:45
[font=仿宋_GB2312]五、[/font][font=黑体]“在《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有‘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这么一句话,说明在1852年此论问世以前‘舍己从人’已是太极拳的技击要则。笔者以为,太极拳‘舍己从人’法则,只可能来源于儒家思想,而不可能得自于道教思想。”[/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康先生把太极拳的“舍己从人”,视同儒家忠君思想的“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否认其为道家思想的体现,似乎也是令人忍俊不禁。笔者认为,稍具理解能力的人都会清楚,“舍己从人”,乃是指放弃主观行事而遵循客观规律。换句话说就叫做“不自作主张”。所以,“舍己从人”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的战略战术,舍己是为了从人,从人是为了乘人之虚。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力打力,以四两拨千斤。这与“杀身成仁”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试想,技击从来都是以战胜敌人保存自己为目的,哪有技击起来就想着让敌人“杀身”而“成仁”的呢!故,“舍己”绝不是“杀身”,“从人”更不是“成仁”。[/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六、[/font][font=黑体]“太极拳健身和技击的理论核心并非来源于张三峰和张三丰的道教理论。”[/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在传统太极拳门中,有谁不知道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的理论源于道教理论呢!连陈王廷也是“黄庭一卷随身伴”哩?选所以,从太极拳的文化本质内涵上看,与张三峰或张三丰有无直接联系,那只是个传承关系问题;而与“道教理论”——其实是与道家思想、道家理论紧密联系,才使太极拳成为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是养生与技击兼顾,且把养生列为宗旨,把技击视为末学的体育文化。这一文化所体现的正是道家“贵生”、“贵和”的思想。[/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七、[/font][font=黑体]“我看不出金先生练的‘太乙五行拳’与传统太极拳有丝毫一脉相承的痕迹,只看到与传统太极拳完全不同的风格特色。”[/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康先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武当太乙五行拳”不是太极拳,与太极拳是两回事。我们说“武当太乙五行拳”是太极拳的一种,是有根据的。因为根据道家哲学的观点,“太乙”、“太一”、“太极”三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此三者的不同名称,是对“道”的不同侧面含义的不同表述。“太乙”,指“道”化生万物的母性特征。“乙”,为阴为母,“太乙”就是生化宇宙一切事物的母体。“太一”,指“道”混沌和谐不可剖分的特征。“一”为一切现象的起源。“太极”,指“道”无限到有限(即无极到有极)的临界中和特征。所以,古时的太极拳功夫门派,在拳理内涵相通的原则上,名称则会有一些互相分别的。如南北朝时有韩拱月所创的,至宋高宗时传至程秘,改名为“小九天”的拳法,如唐朝道士许宣平所传的“三世七”拳法,唐朝道士李道子所传的“先天拳”;宋人宋仲殊所承胡镜子所传的“后天法”等,都属于早期的太极拳法。在明清时期,由武当道门传至民间和在本山传承的太极拳流派,还有武当太和拳、武当鱼门拳等。“太和”就是对“太极”阴阳和谐的一种表述;“鱼门”则是取太极图中首尾相顾的阴阳鱼来命名,这些都是太极拳的不同称谓。太极拳界同仁大都知道,在清朝时期,诸如杨式太极拳这些有影响的太极拳,当时也没使用“太极拳”这个名称,而称为“软拳”、“绵拳”或“X家拳”等。所以,我们要科学地去考察太极拳,就应从拳法的本质内涵上,即哲理和技艺原则是否有“太极”的本质融贯在内,名称上是否寓示有“太极”内涵来加以认定。而不能仅以拳法中式子名称是否相同,风格是否一致,或以某一太极拳门派的源流史来评判太极拳的是与非。恰恰,现在被泛化的许多太极拳,完全由无从所知而背离了太极拳应所体现的“太极”本质和内涵,成了徒有其形的太极操,与太极拳名不副实,它们事实上已经不能称之为太极拳了。[/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八、[/font][font=黑体]“长期以来,在拳种师承和拳技创新方面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一讲师承就追根刨底,似有不追究至炎黄不肯罢休的气概,总以为越古越老越是真传。一遇到新出现的拳技,总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之,认为天下没有无师自通的事。一旦了解得这种新拳技创编者的师承,立即否定人家的创新,把创新压回到承袭层。”[/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康先生这句话不知指的是谁!但我们认为,做学问不能做历史虚无主义者。太极拳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自然有其源远流长的文脉,讲师承刨根问底有何不可!按康先生这句话的意思,人类的历史研究,考古学都是多余的了。太极拳博大精深,太极拳近百年又惨遭摧残,现在挖整她,恢复她,从历史源流、拳理技法等方面复原她有什么错误!况且这也是弘扬光大她的必须工作。[/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说到创新问题,康先生这几年倾注许多心血推行的功力大赛,也招来了许多非议,甚至有识者撰文批评,称其功法粗浅,机械单一,无文化内涵,连初级武术和单操手都不如等,此与传统武术的浑然一体、内外兼修、连贯流畅不可同日而语。识者的话不无道理。然我等认为,其“创新”法虽不可取,然精神可嘉,大家都不容易,都在为传统武术找出路,都在积极探索。因此,文未登刊,话未外传。由此可见,起码的科学精神,求实态度,大局意识,我们还是具备了的。但我们认为无师自通,凭空创新是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的创新。而没有实际内涵,为了哗众取宠、浪得虚名骗钱财而所立门户,自封大师、自创拳法者更是令人不齿的创新。中华传统武术由于旧时不登大雅之堂,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传媒条件落后的限制,靠师傅心传口授的时代形态制约,各自封闭,加上近百年来,战火、极左思潮的摧残,到了濒于失传的地步。优秀传人稀少,拳学理法支离破碎,所以,挖整恢复是我们当代最重要的任务。当然现代练太极拳的人多了,达到史无前例的盛况。但现在很多人练的是不是地道的、传统的真太极,这需要打个问号。更值得推敲的是,现在有多少人在理法方面达到了张三丰、王宗岳、杨露禅、陈清平、武禹襄、杨澄甫、孙禄堂等前贤先辈的境界!他们的境界代表了当时的水平高度,在距他们水平高度尚有相当距离的时候,我们谈何创新!太极拳有入门、熟练、精研、圣明这几个阶梯。我们连精研的境界尚未达到,又怎么去创新呢!不过现在还有许多人连门都没入就可以当大师专家了。我们主张的创新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创新,是在全面搞懂继承传统基础上,和着时代脉搏的创新。浅薄的、庸俗的、虚假的、恶搞的创新都是对太极拳极大的亵渎和摧残。再说了,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现在门派已经太多太杂,众多的大同小异的拳种门派已经制约了武术的发展。难道我们还要将门派拳种无限制、爆炸式的泛滥吗![/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黑体]、“从杨式太极拳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杨式太极拳的形成,起自杨露禅创编出与陈氏原传动作和拳架不同的套路,因此,完全可以说杨式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创始于杨露禅。”[/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康戈武先生的杭州讲话,用相当篇幅论述了“杨式太极拳始自杨露禅”。原本这个论题对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人而言不是问题。康先生为什么还要讲?他实际上的意思,是让我们“回避”争论,要说明“张三丰(峰)与杨式太极拳无关”。康先生也承认,杨式太极拳“这一拳架与陈家沟太极拳架截然不同”,而杨氏前辈对此的解释很明确,就是杨禄禅向陈长兴所学的太极拳,是由王宗岳→蒋发→陈长兴传下来的,与陈式太极拳无关。特别是在杭州会议上,大家对此有了进一步的共识。但康先生把杨式与陈式的“截然不同”,归结为杨禄禅“创编出与陈氏原传动作和拳架不同的套路……不能让那些本无关系的甚至是莫须有的‘人物’,掠走了他们的成果和荣誉”,这叫做“尊重武术遗产的创始人和传承人”。推崇杨禄禅的“创编”之功,我们当然高兴,但是仔细一想,如果在“创编”的名义下,否定张三丰,否定杨家关于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的传统说法,那么,从杨禄禅到我们的诸多老师,他们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传统说法,不就都是妖言惑众了么?这是对武术遗产创始人的尊重吗?真要如此,恐怕我们这些现代杨式传人,又要落入“欺师灭祖”的责难之中了!这倒不是我们不要真理,只顾面子。关于唐豪顾留馨的考证,太极拳界大量的专家学者已经做过仔细研究,认为没有道理。康先生的讲话并没有就此提出实质性的驳斥理由,让我们又怎能放弃传统说法呢?康先生这种以树杨式太极拳而挑拨分化、瓦解打压武当内家拳派的做法也令人难以理解,张三丰和武当不知为何令康先生这样的情绪化。[/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责任编辑 乔汉)[/font]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Chinesetaiji.Com沪ICP备05000840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00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