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赵堡太极网论坛 http://bbs.taiji.in

赵堡太极网论坛是使用量多、覆盖面广的免费太极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太极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不必争论的争论——就太极拳源流的几个常识问题与康戈武先生商榷(2)

1楼
林泉宝 发表于:2007/10/29 22:06:18
作者:江乔路 [font=仿宋_GB2312]二、[/font][font=黑体]“有的先生,太极拳功夫很好,往往因为将一些毫无依据的传说挂在嘴上,遭到人们不必要的非议。源流问题,让擅长史学研究的人、专致学术研究的人去挖掘史料,考证论据,依实探究。”[/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康先生所说“遭到人们不必要的非议”,不知这些“人们”是哪些人。我们当然也怀疑这些“非议”是否是正义的化身,真理的代表。而康先生这后半句话的意思是认为我们传人习武者研究源流是没有必要的,源流研究是个可有可无的事情,源流与拳理拳法可以断然分离的。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其一,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捍卫真理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其二,太极拳源流问题探讨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的是长期挚爱传统武术的专家和民间武术家、著名拳法传人,而不是其他什么与武术毫无瓜葛的史学家。太极拳源流是太极拳文化学科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维护学科完整的需要,又是探索太极拳发展科学规律,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为什么不探讨呢,我们害怕什么!忌讳什么呢![/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康先生发言面对的是杨式太极拳的当代主要传人,把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人都排除在“学术界”之外,这个“学术界”不就成为空中楼阁了吗?况且他们中间有许多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完全具有对于太极拳源流的研究能力,并且已经有相当研究成果,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康先生一再强调,“要脚踏实地地看清传承人的特长何在”,“他们的特长是‘技艺’,他们的责任应该就是传承技艺”。但是,作为一个流派的主要传人,要不要对其技艺的源流有一些了解呢?要不要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对这种技艺的悠久历史做一些宣传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让不是史学家的中国人都不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也不要提及“炎黄子孙”,岂非笑话!武术的载体是人,而武术源流的土壤也是各流派的传承人。离开武术传承人,让那些“擅长史学研究的人、专致学术研究的人”到哪里去“挖掘史料”?离开武术传承人提供的史料,还能有多少史料可寻?诚然,民间拳师关于武术源流的叙述,往往带有片面性,有意造假的情况也有。但是多数传人的叙述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是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源流的重要素材。杨振铎老师积极宣传“天下太极是一家”的理念,大家都很赞成。但在邯郸的一次会议上,当有人问及太极拳源流的问题时,他坦率地回答:“我对太极拳源流没有研究,但是我们杨家历来祭祀的就是张三丰。”他讲的是“传说”吗?不是,是事实!是怎么“考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如果“史学界”把这个事实排除在外,那还要搞什么“据实探究”![/font] [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大家知道,这些年来,关于太极拳源流史的争鸣,并非是太极拳爱好者人人参与的事,正是由太极拳自身的学术界和学术研究人士在从事着一系列的研究。他们不拿国家一分钱的报酬,安贫乐道,默默无闻地进行着各自擅长方面的严谨考据研究,生产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不拿国家专项经费搞科研的(他们何尝不想国家拨专项经费,但等不到哇?)太极拳界和武术界的传人专家学者,他们中本身许多就是具有中高级职称者,或是对武术史研究特别感兴趣,且有相当研究水平的人。因为他们活动在武术领域的第一线,接触武术传人(或自己就是武术传人)、武术史料、口碑传闻最直接、最生动,所以他们是最具资格的武术学术界研究人士,或称武术界的专家学者。如长期从事武当武术研究的于志钧、路迪民、李滨、李师融、孟乃昌、江百龙、戚建海、张杰、孔德、王海洲、郑钧、严翰秀、原宝山、刘会峙、童旭东等先生。除此之外,还能从哪里再找什么学术界、什么擅长史学研究的人呢!另外,康戈武先生此前对源流史不但有过自己的考证和定论,还在《中华武术》“太极拳源流考据”新栏目发表言论,进一步涉及源流史的有关问题。那么,康先生把自己置身于这个“学术界”和“擅长史学研究的人”之内还是之外呢!依康先生倡导之语气,他是把自己置于“学术界”和“擅长史学研究的人”之外的。既然如此,自己何必一味地要介入源流史争论呢!如果他把自己置身于之内——笔者认为理应如此,那又何必想把现在已有大量成果产生的太极拳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踢出“学术界”和“擅长史学研究”的门外呢!在学术权利和氛围更加民主的当今时代,这种想法,我看难以实现。[/font]
2楼
cococala 发表于:2007/10/30 8:28:28
"让擅长史学研究的人、专致学术研究的人去挖掘史料,考证论据,依实探究。” 康戈武? 呵呵 咱看过康戈武的文章《序--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呵呵 里面的许多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 也不符合依实探究..考证论据的原则 咱从内心建议康戈武先生多看看自己讲的话.... 言行合一....... 做一个不打自己嘴巴的好人
3楼
cococala 发表于:2007/11/7 5:59:00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各類拳種,不知始自何人,無可追溯。如發明八卦掌的董海川,傳自畢澄茄(紅蓮道人)用其師叔郭元濟(鐵冠道人),畢、郭又傳自何人?不得而知。再如萬籟聲的自然門傳自徐矮子,徐矮子又傳自何人?形意拳據說是得自岳飛的《拳經》,岳飛傳自周侗,周侗又傳自何人?公孫大娘的精妙劍術傳自何人……古代許許多多的名將,都不知道其師傳的。至於太極拳傳自武當張三丰,則是盡人皆知的事。可是本世紀三十年代,經唐豪、顧留馨一考,就把歷史搞亂了,此後得出太極拳為陳家溝陳卜所創、陳五延所創,武當張三丰被否定了。究竟誰創太極拳,其源流在啊裏?根據是什麼?本文據有關史料,略作考證。 一、陳人創太極拳屬無稽之誤 關於“陳人創太極”,這個提法是陳鑫說的。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自序”中有:“明洪武七年,始祖諱卜耕讀之餘,而以陰陽開闔運轉周身者,教子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曰太極拳。”按“消化飲食之道”為養生法,如八段錦、十二段錦之類,難道這也叫太極拳?而後來陳卜的碑文序中,卻沒有提到練武的,難道會如此疏漏?不知始自何時,俱未見有成書,……我陳我自山西遷溫,帶有此藝。雖傳有譜,亦第圖畫,義理亦未之及“原來是”帶“有此藝,雖傳有譜、圖,而“義理赤未及”,又怎能造拳? 二、陳王廷創太極拳出自唐、顧臆造 此說是唐豪、顧留馨發明的。唐豪三下陳家溝考察,發現《陳氏家乘》陳王廷“長短句”中有“悶來時造拳”句和《陳氏家譜》陳王廷的“旁注”(第26個旁注的最後一個旁注)中有“陳氏拳手刀槍創造之人也”。於是顧留馨編入了《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太極拳”條第(2)記“太極拳最早傳習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是卓有創見的武術家陳王廷”。沈家楨、顧留馨合著《太極拳術》簡介中有“陳式太極拳是古老的拳種,其他流派的太極拳(如楊、吳、武、孫)都是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的。”自此以後,形勢變了,陳家跟上了唐、顧的說法,太極拳書裏,電視裏看到的都是這種說法。 究竟歷史是怎樣的呢?我們先看《百科全書》的情況。 于志鈞先生對武術前輩李天驥採記中有:“他(顧留馨)把河北盧龍縣的陳王庭當成了陳家溝的陳王庭,……河北這位是明朝進士,陳家溝的明末庠生,不是一個人”。顧在1984年《體育報》上登報聲明,承認錯誤,原來他們的考證“陳家溝陳王廷是明史中明末的遼東巡按御史,陳王庭,是抗清戰將,屢捷戰功”是錯的,李天驥又說:“太極拳條我不願和他寫,改由李德印和他寫,後來就由顧自已寫了,他自己寫,願意怎麼寫就怎麼寫了。”“我現在八十高齡了,沒有精力拔正,希望你們年輕的來調查研究,寫出來。”看來這點是早已不可靠了。 再看“陳氏拳手刀槍創造人了”句。中國武術有幾千年曆史,“拳手刀槍創造人”不符事實,如果說陳氏拳手刀槍,又是什麼呢?如果說從陳王廷開始學習武術還說得通。因為: 1、陳家家傳《三三拳譜》序文中說:“余從學鄭氏得姬氏傳,雖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詳,為十則以誨弟子,不敢雲能接姬氏薪傳也。”作者是跟姬龍鳳先生的弟子鄭氏所學,序作於雍正年間,恰與王廷同時代。 2、陳氏拳法之長拳是從外面傳人的通背拳法《拳經總歌》“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與顧載的陳王廷七言二十一句全同,就是山西洪洞通背拳(原名忠義拳),乃河南郭永福所傳。郭於乾隆年間來洪,傳於賀家莊賀懷璧;忠義拳歌108勢圖歌訣與陳溝炮拳長拳(或稱陳氏太極拳)契合。傳遞表為:少林寺一郭永福(河南鏢師)一賀懷璧(洪洞賀家莊)一施繼文(萬安鎮)一施根林(施洞文子)一楊如梅、喬柏(萬安鎮)一攀一魁(高公村)。 3、陳王廷《拳經總歌》是抄襲戚繼光《紀效新書》的“拳徑捷要歌”之作,拳理屬少林拳係,非太極拳理。 4、陳氏舊抄拳譜文修堂本槍法圖勢附記:“此槍法圖係汜縣禹家槍法流傳。”又文修堂本有槍法自序一篇,記有“以上槍棍譜係可北王保村得來”。“道光二十三年歲在癸卯中秋張開周重抄謹志”。 以上幾點說明,陳家溝從陳王廷開始學武術,是通背拳、炮拳,均屬少林拳,且有的拳譜是抄襲得來,未知學過否,原來創造人,是指“開始學習”的意思。 陳王廷怎樣“悶來時造拳”? 太極拳是一門高深的武學。要造太極拳必須精通易理,精通拳理,兩者精通悟透後,再專心致志,有雅興有靈感才能談得上“造”字。在心煩意亂的情況下,就連一般武術甚至體操都無法造,何況太極拳,我想這是有條件的(長短句似與王廷的心境不符),那就是與蔣發有關。李際遇兵敗被戳,蔣發匿名隱居。蔣是太極宗師王宗岳高徒,奔如飛馬,能百步趕兔,王廷知其為高人,蔣感寬厚之情,因材施教,把太極拳要領,以折叠纏繞之法即纏絲勁柔入炮拳中,磨去炮拳棱角,於是成為陳式太極拳,區別於三十七勢。陳、蔣既是主僕關係,也不好以師徒稱之。至於陳王廷教蔣發武功,這是不可能的。舊社會怎能收一個僕人做徒弟呢?且歷來有傳,蔣發祖居溫縣東鄉劉村,後遷水運村,曾至山西王宗岳處學拳十餘年,後際遇事敗,隱入陳溝匿名為僕,傳弟子陳王廷,邢喜懷……。蔣發死後,葬於陳家溝西北楊海洼,民國時期王廷後人十七世陳正述常到此祭奠蔣發,有緬懷先輩,尊師重道之意。蔣氏武技超群,為陳溝人所尊崇,奉若神靈。陳溝人多說蔣為陳師,陳家太極拳源於蔣氏,也可稱為炮捶太極,也像我們地方的南拳,像太極打法,名為“全徵太極拳”,“金沒太極拳”、“花拳太極”一樣。 另一說是“蔣發傳陳長興”  1、《陳長興序》(節錄:“……吾師蔣先生為王宗岳門下高足弟子,得內家武當悟修之真傳,先生姓蔣名發字元龍,乃吾鄉之人……名滿海內,凡拳勇者無不拜服,吾在門下從先師學藝二十餘年,蒙師教誨,技藝盡之於吾,……吾師從太夫子王宗岳學藝十年,全得內家真傳,又得甘鳳池、張鳳義二位先生傳授,遂練成絕技,無敵於天下,為劍俠之高人。”) 2、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有:“先大父更詔之曰‘陳長興師乃蔣先生發之唯一弟子’。”(“詔”有告訴的意思,不論上對下、下對上、平輩均可用)。《太極拳使用法》記有傳承表:  張三丰傳王宗岳—張松溪—王榮鹹—浙江東支派;張三丰傳王宗岳—河南陳長興—成露禪;張三丰傳王宗岳—河南陳長興—子侄輩 以上是師徒親口所說,在這種嚴肅的問題上,一代拳師,豈肯亂認師傅。 3、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載有:吳訪問陳鑫時,他(陳鑫)說:“陳家溝這個村,……世傳炮捶的,屬少林拳,家傳炮拳已有百多年曆史,村人叫他們炮捶陳家,……陳氏族人陳長興有一年秋後,率子侄輩在場上練拳,這時村外來了個站在週邊看熱鬧者,忽失聲哈哈一笑,他自知失禮,轉自急走。陳長興在後面猛追,眼看追上,陳長興伸手在那人肩上一抓,那人一回頭,長興就跌出去摔在地,長興爬起來就拜師,此人就是西安開豆腐坊的蔣發師傅。因回河南探母路經此地,……陳氏族人聽說陳長興拜蔣發為師學太極拳,是陳家炮拳的恥辱,從此不準長興再教炮拳。”吳訪問陳鑫時,杜育萬也在場。陳鑫介紹說杜育萬也學太極拳,杜說他是河南蔣發傳來的,吳的《國術概論》記有:“王宗岳之後有蔣發者,河南人也,得太極真傳,名聞鄉里,河南懷慶府陳長興受業焉。”  4、許禹生《太極拳圖解》記有:“其北派所傳者由王宗岳傳河南蔣發,蔣發傳河南懷慶府陳長興。” 5、陳長興傳楊露禪是婦孺皆知之事,但楊陳的架式截然不同。楊式太極拳在永年及北京的流傳,從開始至今,各種架子都大同小異沒有陳架的痕跡,沒有陳架的攬扎衣、金剛搗碓等式子,楊露禪從陳家溝回家後,人們稱其拳為“軟拳”、“綿拳”。赴京初演,人皆懷疑其能否打人。為什麼楊、陳架式不同?因來源不同,楊露禪三下陳家溝,一、二次“偷”來的是炮拳,第三次陳長興教的是蔣發傳下的太極拳,何以見之?點陳家溝既不肯學別人的,更不准長興教炮拳,其本門的炮拳傳子不傳女,更不傳外姓;點陳長興授拳時楊露禪說:“吾察子數年,誠樸而能忍耐,將授子以意。”……於是授之術,令歸習之,後其師兄弟或與之比,而無有能勝之者。長興謂其他弟子曰:“予以所有之功夫,與子輩而不能得也,不與露禪,而已得之去矣”(《陳微明太極遺著彙編》(155,“太極拳名人軼事”)。陳家學的是從炮拳改造的太極拳。顧留馨的《簡化太極拳》一書(1962.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P3)載:“戚氏拳經三十二勢,以攬扎衣為起勢,陳王廷所造拳七路,也都以攬扎衣為起勢,所制譜和《拳經總歌》也擷取戚氏文辭。”所以兩種拳是不同的,其不同地方: A、拳勢名稱不同:現陳式一、二路154勢中共有81個不同的式子,楊氏85式有37個式子,其中名稱與陳相同的只14個,但打法卻不同,陳式是炮拳名稱,楊式是三十七勢名稱; B、楊式虛實分清,用意不用力,走拳如行雲流水,手隨腰動,連綿不斷,陳拳則龍騰虎躍,快拳頓足; C、楊拳邁步似貓行,運勁如抽絲,陳拳則震腳擦腳,纏絲勁; D、楊拳訓練時全符合拳祖遺述的經論口訣,如周身輕靈,貫串,氣蕩神斂,根在腳,發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完整一氣;陳則力根肩臂,勁貫拳掌; E、楊推手以柔克剛,禁用頂撞硬打,陳則相反; F、楊之拳經取自張三丰、王宗岳遺著,陳的《拳經總歌》、《太極拳總歌》是抄襲《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紀》的器械槍、棍法,及取自大、小紅拳、太極長拳、七星拳羅漢拳和翻子拳等。“長拳108勢”為陳氏世傳炮捶,屬少林拳。 綜上所述,楊氏所學陳長興傳的太極拳,是傳自蔣發的,與陳式迥然不同,一代拳師,居然肯向別人學拳,而且告訴後人(楊氏等)的師承關係(他不說是陳的家傳)顯然絕非虛構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三、太極拳源於武當 綜上所述,兩個蔣發,一個是溫縣東小留村,一個是西安開豆腐坊,都傳拳於陳家。 蔣發—明朝,溫縣東小留村,傳邢喜槐、陳王廷;蔣發—清朝,西安開豆腐坊,傳陳長興(唯一弟子) 一個為陳溝改拳,一個傳師承太極拳,兩個都是王宗岳傳,(歷史上有兩個張三丰(峰)、兩個王宗(岳)、兩個陳王廷(庭),也許有兩個蔣發,同名的人很多,這是眾所週知的。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轉述乃祖楊露禪詔示曰:“太極拳創自宋之張三丰,傳之者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李亦畬《太極拳小序》有: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陳鑫《太極圖說》書後384頁附錄有《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承歌訣》:“筋骨要鬆,皮手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王宗岳是太極豢的傳播者,王宗岳又是張三丰所傳,《王征南墓誌銘》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丰,……三豐之術,百年以後,流傳於俠西,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從王宗學之,經此教其鄉人。由是傳之於溫州……。楊露禪從陳長興學,藝成之後,京師開派成名,乃至三代享有“楊無敵”盛譽,然而楊氏太極專家並沒有忘記歷代藝師之恩德,一直至楊澄甫在京時,每年正月初一,必率弟子前往白雲觀三豐殿拜年。除陳溝外,國內外太極拳界都宗張三丰為祖師。 了使太極拳源流上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再看看下面一些例子: (1)董英傑《太極拳釋義》(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第四次印刷P9—10)宋遠橋寫的“宋氏太極拳源流支派論”所述:“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極之功者,授自唐代于歡子許宣平,至余十四代,有斷亦有繼者,……所傳太極拳名卅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長拳者,所謂滔滔而無間也,總名太極拳三十七式。……俞氏太極功,名曰先天拳,亦曰長拳,得唐李道子所傳。李道子係江南安慶人,至明時常居武當山南岩觀,……予遊江涇縣,訪俞家,方知俞家之先天拳亦如余至宋時尚在,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在,嗣余偕俞蓮舟遊湖府襄陽府均州武當山,見一道人蓬頭垢面,呼俞蓮舟曰:“徒再孫焉往?……汝與清慧,俞一誠相識否?”蓮舟悚然曰:“此皆上祖之名也。”急跪曰:“原來是我們的祖師”……李把功夫授蓮舟,自此蓮不但無敵,並得全體大用。蓮舟與余常與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谷聲相往還。後余七人再往武當山拜李祖師未遇,於太和山玉虛宮見玉虛子張三丰。三豐蓋張松溪、張翠山師也,洪武初即在此山修煉,余七人在山拜求請益者月餘而歸。松溪、翠山拳名十三式,亦太極功之別名也。 此言七子之太極功,均傳自武當之張三丰、李道子也。 (2)各時期的太極拳派系 早期:程氏太極拳(502—577)韓拱月傳程靈洗,500年後(1127—1161),程改為“小九天”,唐許宣平(1614年明下德年間傳宋遠橋稱宋氏太極拳,辛亥革命時宋名銘將拳譜公開。先天拳亦名長拳,唐李道子傳明正道年間的俞蓮舟、俞岱岩、至武當。) 後天法,宋時宋仲殊傳胡鏡子,至明傳殷利亨。 陜西派:陳州同一孫十三老、張松溪,為松溪派,是先承此宋張三丰峰,後繼元明張三丰太極丹功。 功家南派:明宣德年間(1426—1436)武當山鄧姓道人至第九代李鍾山(1815—1910)—山東李老六(德貴)、趙石坡、黃春燕、鄧繼俠、李義俠、李燕俠、李德貴、李鐘奇、李松如。 北派嘉靖間(1522—1566)雲遊道人—王宗岳萬曆24年(1596年)—蔣發—趙堡邢喜懷、張楚臣、七代張應昌、陳清萍八代和兆元……—說張三丰祖師……王宗岳—蔣發、陳長興、楊露禪…… 本山派—元明張三丰—孫碧雲—榔梅派魚門拳、太乙五行拳張三丰—徐本善—李合林—金子韜 武當太極拳源自老子(李耳)、法於亞聖、至唐許宣平、李道子、所練之功,名三十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至宋張三丰(武當丹士)原籍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通,又名君實,字元元,號三豐,又號昆陽,因其不修邊帽,故時人呼之為張邋遢。一傳百餘年至元世祖時西安人,王宗岳得其傳,名聞海內,著有《太極拳論》、《太極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總勢歌》等,溫州陳州同從學宗岳,由此太極之術傳人溫州,又百餘年至嘉靖時則張松溪為最著…… 此外還有一些流派,不一一列舉。 以上所舉例子,所說事實,只是想說明,太極拳歷史如此之久,流派如此之多,都傳自武當張三丰,尊三丰為祖師。居然有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閉目塞聽,不去考察,以致“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太極拳創自張三丰為“神話”,“不足信也”,反而以《家乘》、《長短句》的含糊之辭斷為創拳者。顛倒歷史,混淆視聽,謬誤流傳,給太極拳史製造混亂,誠可嘆也。試問,誰聽說過太極拳是從陳家溝哪一代,什麼從傳入武當的?大概沒有,絕對找不到。 國民黨五十一師有歌訣:“太極真傳出武當,功夫全世界辨柔剛,倘若悟得真妙訣,強國利民亦自強。” 太極源於武當,證據如山,不容置疑!
4楼
cococala 发表于:2007/11/7 6:19:18
我把康戈武的在杭州的原稿看啦一遍 觉的有几点 1.把所有不利于他讲法都用他自己的话否定掉 不是按他自己的讲话:"挖掘史料,考证论据,依实探究的方法"否定的 而是自说自话 2.太极拳出自陈家沟 这个结论陳鑫说的吗? 不是 是唐豪、顧留馨發明的。 唐豪的文章是一家之言 是自说自话.... 有旁证吗? 没 别人支持吗? 都反对 3..康戈武的文章是不对的 康戈武的文章把其他的说法都认为不对 呵呵 在别人眼里你康戈武的观点更不对...更站不住脚跟 为什么? 因为康戈武你的说法是孤立..单独...片面的... 而别人的说法是众多的...相互联系的...综合的
5楼
cococala 发表于:2007/11/7 6:34:38
康戈武可以休亦 我把康戈武的在杭州的原稿看啦一遍 觉的有几点 1.把所有不利于他讲法都用他自己的话否定掉 不是按他自己的讲话:"挖掘史料,考证论据,依实探究的方法"否定的 而是自说自话 2.太极拳出自陈家沟 这个结论陳鑫说的吗? 陳鑫是一家之言 看看可以.... 唐豪、顧留馨發明的。唐豪三下陳家溝考察,發現《陳氏家乘》陳王廷“長短句”中有“悶來時造拳”句和《陳氏家譜》陳王廷的“旁注”(第26個旁注的最後一個旁注)中有“陳氏拳手刀槍創造之人也”。於是顧留馨編入了《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太極拳”條第(2)記“太極拳最早傳習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是卓有創見 唐豪、顧留馨光相信陳鑫的讲话 光相信这个人 陳鑫是陈家人.... 陳鑫 站在陈家的立场上 代表的是陈家的利益..... 讲的当然是....... 唐豪、顧留馨你到别处考证啦吗? 有旁证吗? 没 别人支持吗? 都反对 3..康戈武的文章是不对的 康戈武的文章把其他的说法都认为不对 呵呵 在别人眼里你康戈武的观点更不对...更站不住脚跟 为什么? 因为康戈武你的说法是孤立..单独...片面的...无旁证的 而别人的说法是众多的...相互联系的...综合的 有旁证的
6楼
huangguangliang 发表于:2007/11/12 16:04:01
陈家人自诩为太极起源,对太极起源于张三丰的否定,是对道家精神的亵渎,是政治扭曲武术文化的不良风气。 我们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精神旗帜,反对官方确定历史(象台湾去中国化,日本否定侵略战争)的错误方向。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Chinesetaiji.Com沪ICP备05000840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5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