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赵堡太极网论坛 http://bbs.taiji.in

赵堡太极网论坛是使用量多、覆盖面广的免费太极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太极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不住相而生心-放下我执,成为自己

1楼
四海为家 发表于:2006/7/9 12:42:14
一、‘不住相而生心’--放下我执,成为自己   在这里,‘成为自己’指具备独立而自由的心。   独立,指心(主体意识)能自立,不依附于外物(人);自由,指心能不受外物(人)的羁袢。这两种心的状态,皆是一个人能具有独立人格,进而能以自己的智慧对外界事物作出独立判断的前提!换句话说,不具备这两个状态,这个人就不可能较恒定地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就会时常地因外物而迷失自己,迷失智慧。   而要使心灵自由而独立,人就必须放下自己所执着的事物(人)。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若执着于热爱某个人,那么你在此人面前心灵就不得独立和自由;你若执着于追求金钱,那么你在金钱面前就不得独立和自由;你若执着于追求权力,那么你在权力面前心灵就不得独立和自由;你若执着于追逐美女,那么你在美女面前心灵就不得独立和自由;你若执着于追求道德,那么你在道德面前心灵亦不得独立和自由......   如果要在世俗生活中找到例证,我们可以知道,过去的人们敬畏皇帝,绝大多数人在皇帝面前心灵是战战兢兢,汗出如浆或者汗不敢出的;现在有不少人崇拜毛泽东,恐怕他们的心灵在这个偶像面前,也是发不出与偶像不同的声音来的,哪怕这个偶像本来就说错了;当然还有不少人热爱自己的热恋对象,失恋则生不如死,心灵深陷痛苦绝望之中,更谈不上能够‘独立和自由’了。其他执着于权力、美色、道德...概同此例。   所以说,对外物(包括人)执着,则必使自心依附于此物,不得独立和自由。这就叫做‘失心’,失心即是迷失自己;同时也叫‘失聪’,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一时,乃指‘面对某种对象,进入某种状态’之时。‘思维的盲目’就这样来的。   呜呼众生,有几人不是迷失自己,头破血流,弄的自己痛苦万分而仍执迷不悔吗?   因此,找到自己的心的方法如下:   1、找到自己所执着的外物(人),一一分类列出。   2、尽力保持冷静客观的状态,重新忖量这些外物(人)的价值和作用。   3、从中尽力找到那些能使自心情不自禁地产生变化的对象。这一阶段可请多人参考。   4、割裂自心与此对象的依附状态,尽量到山外看山,即面对此对象的时候以‘自心必须独立自由’的意思来加持自心。--这一阶段叫做‘修炼’。在此一层次中修炼成功,即可具备一颗独立而自由的心。   但你爱一个人,爱某种物,爱得不得了,是那么容易不将心依附上去的吗?《坛经》和《金刚经》在这里用的是‘空’和‘看破’的方法。   ‘空’与‘看破’是一体的,因为‘空’,所以看破,因为看破,所以空。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意思:既然心是独立自由的,那么心外之世界同样是独立的,心是自心,冷暖自知,外界是外界,它们有着它们自己的规律。因此两者本来是无涉的关系。既然无涉,那么审视自心的时候,外界当然就不起作用,是‘空’;而审视外界的时候,自心也应当不起变化,这就是‘看破’。那么既然本来外界是空,本来自心又当不起变化,又哪里来的爱、恨、嗔、怨、卑、傲...呢?   是故《坛经》曰:‘勿住相而生心!’   --这是认识到自心与外界都是独立的状态的必然结果!   当你的心不住相而生,不执着于外物,不因外物而起变化的时候,你的自心就大致地独立而自由了,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放下我执,成为自己’的工作。 二、‘无所住而生其心’--博爱平等,益于众生   有的人参禅浅尝辄止,倒是参的有趣:由于他认为一切皆空了,于是他们就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起来,今天眼睛瞧着你,原来你是空,明天眼睛瞧着他,原来他又是空。越参,倒越看不起人了。其实这仍是不明白自心与外界的状态及关系的缘故。   人的整个世界无非是自心与外界这两个玩艺罢了,自心是独立的,外界也有着它自己的规律,但在认识并保持二者独立的前提下,自心与外界还是要产生联系的。这个联系当是什么联系?当然要是有益的联系。这‘有益’的概念,于自心而言,是要不危害自心的独立和自由性;于外界而言,是要不违背它的规律并有益于它的发展。   那么这关系的总的状态就是:在‘空’与‘看破’的前提下去做有益于世界、有益于众生的事情。用《坛经》的话来说,就叫做‘无所住而生其心’。   既‘无所住’,即是说保持了自心的独立自由的状态,而‘生其心’,即是说以自心生发益于万物的念与行。以老子于《道德经》中的话来说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诸位可见天依附于外界而存在么?人以天的状态做有益于世界和众生的事情,即所谓‘圣人之至德’,可‘助天生养万物’者也。是故佛经道经,本为一体。   因此,这样的说法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帮助他人会受到嫌恶,但还是要帮助他人。   虽然做好事不会有回报,但还是要做好事。   虽然宽容会受到攻击,但还是要宽容。   因为‘宽容’乃你自己以独立的状态而生的‘自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受到攻击’乃外界的某种规律所反馈于你的心的影响,‘还是要宽容’就是‘自心不为外界的影响而变化’的意思了。--这样才符合佛义。   所以,要知道一个人修炼到了什么状态,并非是没有科学客观的标准的。--如果你自己够状态的话。换句话说,如果自己不够状态,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又怎么知道他人修到了什么状态呢?又谈何对自己的行为和心念有所把握呢?--那自然就是去修炼好了。   所以佛经说:不要有痛苦(那是外界的规律决定的事情),赶快为他们祈祷(做有益于他们的事情)。   这样,你就不会悲伤,而且充满善性了。   寻找善性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心和寻找天地的过程。   到这里就大致告一段落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修心,即放下我执以成全自心;二是益世,即以我心博爱众物。   我想如果人做到这两点,庶几可以不坠恶道,得到心灵的自由,从此远离痛苦、忧伤、贪婪、骄傲、多欲...并且创造温馨的世界吧。   至于‘无所住而生’的心何以会‘博爱平等’而不是‘贪婪多恨’,则要靠人们自己具备独立自由的心灵之后去实际体会了
2楼
赵堡福妹 发表于:2006/7/12 17:22:08
谢谢楼主好贴!! 福妹现在最大的执着就是太喜爱赵堡拳了, 我想有一天, 当我把这个执着能淡然视之的话, 我也就过了练拳的一个大关了.有舍才有得呀. 情到浓时情转薄.......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Chinesetaiji.Com沪ICP备05000840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367 s, 2 queries.